一般猝死尸检要检查哪些?猝死尸检要检查的8大项目
发布时间:2025-04-17 17:18:56 文章分类:殡葬百科 阅读人数:人

一、心脏检查
1、心脏外观:
观察心脏的大小、重量、形态,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。
2、心肌层检查:
用特定方法剪开心脏后,必要时沿左心侧心肌层中间补切一刀,以观察心肌层有无心肌梗死和瘢痕形成及其部位和范围。
3、心腔检查:
检验心腔有无扩张、缩小、附壁血栓或鸡脂样凝血块。
4、心肌与心膜:
观察心肌有无病变,房间隔和室间隔有无缺损,测量心脏重量,以及左、右心室壁及室间隔的厚度和各心膜周径。
5、冠状动脉检验:
固定好心脏后,检验冠状动脉开口的位置、数目和大小,观察其有无异位等畸形和狭窄病变。沿冠状动脉纵轴横切,观察冠状动脉的走行途径,有无畸形、发育不良和心肌桥,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、新鲜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瘤等病变。
二、肺及呼吸系统检查
1、肺头检查:
检验肺头是否水肿及其程度,注意气管及支气管周围有无脓肿或肿瘤压迫及其部位和程度。
2、肺与胸膜:
检验左、右肺与胸膜壁层有无粘连及其部位和范围,观察双肺大小、颜色、质地和肺缘情况,检验有无肺萎缩及其程度,检验肺表面有无渗出物、出血点、气肿囊泡和肿块等病变。
3、支气管:
沿气管、左、右支气管及各肺叶支气管的纵轴将其剪开,检验支气管腔是否狭窄,管壁有无增厚,管腔内有无异物、出血、黏液和炎性渗出物。对着肺门处沿肺的长轴切开两肺各叶,检验各叶切面有无出血、肿胀、空洞和实变病灶及其部位、大小、形状和分布情况。
三、脑及神经系统检查
1、脑外观:
检验脑表面有无损伤、出血、化脓、肿胀、中线脑结构移位及脑变形情况,脑回的宽窄和脑沟的深浅程度等。
2、切脑检查:
按照特定方法切开大脑、小脑和脑干,注意根据具体案例情况采用不同的切脑方法检验和观察病变。
3、颅内出血:
观察出血的部位、范围、分布情况及出血来源,测量出血量和血肿体积。蛛网膜下腔出血要检验出血来源,观察有无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病变,仔细查找血管破裂口的部位。
4、自发性脑出血:
观察出血的部位、大小、形状和数量,有无破入邻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。
5、脑干与小脑出血:
分离脑干与小脑后,沿与脑干纵轴垂直方向以较小间距横切,观察脑干各切面有无出血、梗死等病变。小脑与脑干分离后,由小脑后外侧向小脑底部做一水平切面,或自小脑后外侧向小脑底部将小脑半球做多个矢状切面,观察有无出血、梗死、肿瘤或软化灶等病变。
6、颅内肿瘤:
观察和检验肿瘤的部位、大小、形状、质地、硬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
四、颈部和颈髓检查
1、口腔、咽喉和颈部组织:
检验口腔、咽喉和颈部组织,观察舌底机体、会厌、甲状腺和颈总动脉等有无病变和损伤。
2、颈部病变:
猝死尸体应重视颈部病变,并注意与机械性窒息等死因相鉴别。应常规解剖颈部器官,包括喉头,如化脓性炎症或黄蜂螯刺等均可引起急性喉头水肿导致猝死。寰枕关节脱位与颈髓损伤(挥鞭样损伤)可引起急性死亡,如未解剖颈椎,也可导致猝死尸体解剖后仍死因不明。
五、腺体检查
1、肾上腺:
测离双侧肾上腺并作多个楼切面,观察其大小、形状及有无肿块、出血、坏死和囊性变等。
2、甲状腺:
检验甲状腺的大小、形状、质地,观察其表面及切面有无结节、出血、坏死及肿块等病变。
3、脑垂体:
检验脑垂体的大小、形状、质地,观察有无出血、坏死及肿瘤等病变。
4、胰腺:
对疑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猝死的病例,尸体解剖时应首先检验胰腺及周围脂肪组织有无出血和坏死,并取材做组织病理学检验。
六、组织病理学检查
通过显微镜观察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,如心肌细胞的坏死、纤维化、炎症等,以进一步确定死亡原因。
七、毒理学分析
对于疑似中毒死亡的病例,需要提取胃内容物、血、尿、脑脊液,以及脑、肝、肾等进行毒理学检验,以排除或确认中毒的可能性。
八、其他检查
1、免疫生化检验:
对于时间较长的尸体,器官标本需要进行免疫生化检验,如怀疑为心肌缺血死亡的对象,需要取左心室前壁、室间隔部分组织,检验相关蛋白的表达,以判断死亡的时间以及心肌缺血在死亡中所起到的作用。
2、病原学检查:
疑为急性传染病或败血症感染引起猝死的病例,应在无菌操作下取心血或脾组织等做细菌培养。如需要做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,可请微生物学科室的专业人员协助收集并处理有关检材。
标题:一般猝死尸检要检查哪些?猝死尸检要检查的8大项目 地址:http://www.sixzv.com/binzangbaike/29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