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康丧葬风俗有哪些?永康丧葬风俗介绍
发布时间:2025-03-18 09:34:21 文章分类:丧葬服务 阅读人数:人

一、送终
1、守床前:
病人垂危之际,儿孙辈守于床前,目睹其去世,称为“送终”。
2、更衣:
病人将死之时,要为其沐浴更衣,穿戴好新衣。这一方面是怕死后尸体僵硬,不便穿戴;另一方面则出于习俗,认为没有来得及穿好衣服就咽气,是“光着身子走了”,亲属会感到十分遗憾与内疚。
3、口含铜钱:
死者咽气后,会在其口中塞一口米饭或用红纸包一块银元,寓意到阴间有钱可用。
4、焚烧纸钱:
烧草纸“送盘钱”,作为给死者的盘缠。
二、移尸与灵堂设置
1、移尸:
尸体移于门板置于地,头脚方向与生前睡的方向相反,与堂屋阁栅相同。点“脚后灯”,以破碗盛菜油浸以灯芯草而成,头垫七块瓦片,面盖草纸,双手捏拳放置胸前。
2、设置灵堂:
灵堂用篾簟(竹席)隔成两半,后面停尸,前面设灵桌,有的还挂亡者遗像,供进香拜吊。请老年妇女为死者念经,把念过经的纸“钱”烧化。
3、处理病床:
将死者病时所睡之床拆除,床架放于露天处,任日晒雨淋数日,才抬回家中。
三、报丧
1、报丧仪式:
死者咽气后,族人都自动前来帮忙,派人向诸亲友报丧。报丧者不论天晴天雨,都带一把雨伞,到目的地时将伞倒倚门外墙上,先不启口,直到吃罢点心,才告知噩耗,此谓“报死不空口”。
2、报丧内容:
一般叙述死者的生卒年月、履历、祭葬时间和地点等。
四、浴尸
1、买水浴尸:
死者进棺前须“买水”浴尸。买水由至亲行之,亲人穿白色孝衣、孝鞋,头缠白布,由长子撑破雨伞,擎香、端碗或提水桶结队而行,到溪边或井旁取水。取水时,要抛铜钱数枚,称向海龙王买圣水。回家后,用所取之水撒于死者全身,含水喷于死者脸部,称为“浴尸”。
2、镇邪:
浴毕,取长子所带破雨伞,以脚踏碎,扔于阴处,有镇邪之意。
五、敲七与入殓
1、敲七:
浴尸后,请职业男巫仗剑作法,击钹歌唱,念咒号陶,以示驱邪捉妖。此时,死者长孙必手捧“魂幡”立于旁,每次锣响,长拜一次。“魂幌”用红纸剪成,背衬白纸,剪纸图案多为诸路神佛,上端虎头八卦,以竹枝挑之。
2、入殓:
也称“落材”或“进棺”。棺材多为木质,一般为生前备好或病时为“冲喜”而制。棺材内事先撒上石灰,垫好粗纸,放好枕头、脚踏,枕头边放“五谷香袋”,内装豆、麦、米等,寓意到阴间务农种植兴旺。亲人放殉葬品、盖寿被后,由专人钉棺盖。
六、守孝堂与出殡
1、守孝堂:
盖棺后移棺至宗族祠堂或公用厅堂立孝堂。孝堂设亡灵牌位,树招魂丧幡,亲人日夜守灵。
2、出殡:
出殡前,举行隆重的祭奠仪礼,称为“排祭”。祭品丰盛,设三牲,轮批祭奠,配以鼓乐丝竹。出殡时辰一到,抬棺而行,鸣放爆竹。送丧时,行香提篮前行,篮内放红色头线、小块毛纸及香烛爆竹等,行香者边走边扔毛线,称为“分路纸”,意标出路道,让亡者沿此到达墓地。送丧队伍中,儿孙穿戴孝衣、孝帽,女儿媳妇唱哭丧歌,儿子、女婿手扶棺材而行。
七、入穴与安葬
1、入穴:
棺材抬到墓地后,敲锣放爆竹。棺材入土前,材脚(抬运棺材者)向死者的女婿讨“解索钱”,然后放棺入墓穴。墓穴破土时以鸡血淋坑。入棺时,孝子要丢七粒石子在穴底,亲人相继“拜坟堂”。
2、安葬仪式:
送丧者互拉其手围坟转三圈,称为“团坟”,并插香于坟边。然后去掉孝服,分发红头绳挂于胸前,相继而归。材脚筑墓毕,把用鸡血染成之米遍洒四周,意为死者划定管辖地域。
八、后续仪式
1、开丧:
安葬当晚,举行为死者超度亡灵仪式,称为“开丧”。由道士主持,有的做一夜,有的做三天三夜,做七天七夜的则要请和尚道士念经。
2、送火种:
葬后次晨,子女必须重穿孝服送火于墓地,连送三天,边送边哭,称为“送火种”。
3、做七:
也称“拜七”、“烧七”。丧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奠祭或家祭,直到“六七”大祭。俗有“头七慌慌,二七忙忙,三七见阎王,四、五、六七转还乡”之说。祭礼由出嫁之女儿备送,“五七”、“六七”祭后,牌位送宗祠。每岁四时八节于家祭之,清明、冬至祭于墓。
4、满七:
也称“七七”,满七的第二天即五十天,要做满筵羹饭,祭请祖宗四代,示意本房又增加一阴灵,拜托诸阴亲携带。
九、现代变革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殡葬改革的推进,永康的丧葬风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。近年来,永康市大力推行火葬和生态节地葬法,如骨灰堂建设等,以节约土地、保护环境、移风易俗、减轻群众负担。这些改革措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,传统的丧葬风俗正在向更加文明、环保的方向发展。
概括起来,永康的丧葬风俗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,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,这些风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。
标题:永康丧葬风俗有哪些?永康丧葬风俗介绍 地址:http://www.sixzv.com/sangzangfuwu/2550.html